全国
取消
地质学
一封专属导师推荐信
一封完整的科研报告
一次完整的科研经历
【地质学】
全球洋中脊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及成因分析研究
1
项目介绍
正式科研:1v1线上定制辅导
项目收获:科研报告、导师推荐信
科研补充包:48课时科研基础课+15课时学术写作基础课
2
涉及领域
本课题涉及到基础物理学 | 地球科学等 | 地理信息等方面的知识,适合申请地质工程 | 构造地质学 | 资源勘探 | 地球物理 | 环境科学 | 海洋科学 | 地质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3
适合人群
有意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及学术能力的学生
有意掌握最前沿科研热点及科研方法的学生
有留学意向、跨专业深造的学生
4
研究前沿性
洋中脊是海底重要的构造系统,蜿蜒分布于全球,是地球上规模的山脉,纵贯四大洋和部分小洋盆,总长约65000km。洋中脊同样还是一条火山活动最为频繁、岩浆大规模上涌和新洋壳生成的巨型活动构造带,是全球板块构造中重要的离散型板块边界,是海底扩张的场所。因此,洋中脊是认识岩浆起源与演化、地球深部构造和内部动力状态等重大地学问题的突破口。
5
研究介绍
全球洋中脊按照全扩张速率分为快速扩张洋中脊、中速扩张洋中脊和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洋中脊的岩石圈结构、岩浆补给、断层发育模式等地质特征均与扩张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
快速扩张洋中脊轴部发育轴向隆起, 两翼发育间距小、规模小的对称正断层;慢速扩张洋中脊轴部发育中央裂谷,两侧仍发育倾向洋脊轴的正断层,但断裂间距和规模较快速明显增大,甚至在局部出现了拆离断层;中速洋中脊是过渡类型洋中脊,在不同洋脊段表现出快速和慢速两端元的特征。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岩浆补给非常匮乏,广泛出露地幔超基性岩的非岩浆段,拆离断层出现的频率和规模会有明显提升。
由于不同扩张速率洋中脊下热结构不同,引起岩石圈厚度差异,是形成不同断裂特征及组合样式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解析计算,断层的起伏高度、垂直断距和断层间的距离都是岩浆补给比例(M值)的函数,不同扩张速率的洋中脊中不同构造特征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其扩张过程中岩浆补给的差异。
6
课题要点
课题研究方法
模型仿真、数据分析
课题难点
学生需要具备基础的计算和理论分析能力
7
1v1定制化辅导参考任务
任务一
掌握查阅文献和研究方法
掌握查阅文献和面向文献学习的方法;
掌握文献管理的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学习该方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掌握快速提炼文献重要信息的方法。
任务二
学习洋中脊相关的基础知识
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了解和掌握洋中脊相关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基本知识,包括洋中脊的类别、地形、断裂规模、岩石圈结构以及岩浆补给比例基本概念等。
任务三
学习岩浆补给比例模型
通过阅读文献和相应教程,理解岩浆供给模型中所涉及的物理学知识、掌握该模型的基本逻辑;
计算不同类型典型洋中脊的M值。
任务四
基于岩浆供给模型进行数值模拟
根据任务三中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模型参数设置,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实现洋中脊特征发育正演模拟;
通过正演模型结果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岩浆供给对洋中脊地形和地球物理特征的控制作用。
任务五
分析模型的局限性并优化
对比模拟结果,分析岩浆补给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优化方案。
任务六
项目收尾
撰写整体报告;
准备一次20~30分钟的presentation。
(以上任务仅供参考,实际辅导根据定制化要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