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取消
主持人:
胡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的学习方法,非常中肯,也很实用。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年轻了,受教育程度普遍有所提高,家长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学英语。全球化时代,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英语,像犹太人的教育,他们就主张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模式。 说到国际化,我们都知道像剑桥大学等国外高校已经承认中国高考成绩了,那胡老师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这会不会引发大量的留学热? 胡老师: 最近这些年,选择参加国内高考和参加“洋高考”这样一个双轨制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伴随着一些家庭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家长们也想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些年我们国家推行了很多有利政策,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我们必须很客观地承认,我们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致使许多同学考虑到国外留学深造,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确实,不少国家和地区已承认我们国内的高考成绩了,主流国家如英国、美国、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还有中国的香港地区。如果孩子高考成绩并不是太理想,上不了自己心仪的大学,那么带着高考成绩还可以选择出国留学,甚至可以选择到世界排名前一百名的,这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举个例子,像美国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圣路易斯大学、贝勒大学,英国世界排名前一百名的剑桥大学、杜伦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以及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学,这些学校都接受国内高考成绩。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留学要趁早,比如7月高考,9月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留学也是可以实现的。 高考之后进行具体的留学规划是比较重要的,大家可以找专业人士,信得过的机构咨询,综合考虑这些机构的口碑、留学顾问团队、专业方面进行选择。为什么要选择专业的机构来规划?因为孩子的时间很宝贵,家长没时间看大量的英文申请资料,孩子的英语可能暂时还达不到相应的水准,所以要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况且很多留学顾问也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经验,能够给予孩子比较个性化的、量身定制的方案。 大家还特别关注疫情对留学的影响,我们先拿数据说话。英国教育文化协会有一个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仅有1%的申请者推迟留学申请的计划或是取消了这个计划。从我个人的角度客观来说,有些孩子确实不适合出国留学,在家里家长都不放心,又怎么会放心把他送去国外?此外,想要出国留学的孩子一定是有他强大的内驱力的,他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出国留学。所以我认为疫情实际上也是一种锻炼、考验,有的学者甚至把这些孩子叫做“战疫的一代”,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的一代。国外的形势依然严峻,可能还会持续很久,如果家长不能保证孩子出国留学的自律、自强、自立、自我约束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出国留学要谨慎考量。 现在对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即家长可以识别出孩子是真留学还是假留学。真留学的孩子知道他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多成长的机会,看到更大的世界的舞台,他也知道在国外如何保护自己。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论什么时候出国,他都能够跨越一座座大山,获得更大的进步。 主持人: 我之前读过胡老师的一本书《家有儿女要留学》,其中您说到留学的三个黄金的阶段,高中、大学以及研究生阶段。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确实应该理性地看待留学热潮。再回到高考,目前的一些高考制度、政策仍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从目前的制度和改变来说,您对现行的高考制度有什么样的建议? 胡老师: 高考制度的改革,其实就是录取方式的改革。考试是一个指挥棒,考试怎么考,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如果我们制定考试标准时,不只是单一地把它当做一个考试,而是多维度、多元化甚至个性化地来看待,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国家的自主招生和强基计划已经开了个头,方向是很明确的,但还不够。 自主招生院校还不到四十所,强基计划刚推出不久,而且学科可能还会受一些限制。像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如果高考不只是考核考生的硬实力,也考核软实力,那么整个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的改革,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随之而改变,这实际就是顶层设计的问题。 教育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未来,孩子们要面对整个21世纪,我们要考虑到他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很多人在探讨理论方面的问题时,提出各种各样的素质,说到人文科技素养、语言素养、21世纪的四个C,理论大家都知道,但实践方面没有跟上。怎样落地,怎样让这些素养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践行,让他们真正具备这些素质,这是很关键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指导思想和行动要统一,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知行合一。 当然,我也注意到,改革之下一些成果还是很令人欣慰的。比如2018年考到北大中文系的理科考生、写下刷爆朋友圈的《感谢贫穷》一文的王心仪,高考707分的她填报志愿时,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中文专业。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但我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她颠覆了很多所谓“学霸”的刻板形象。据她的高中班主任介绍,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有大格局,文理兼修,还是个全能型的人才,画画、唱歌、演讲、写作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此外,她还关心国际时事政治,喜欢大量阅读英文原著。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我希望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都能够看的东西。 首先是她的情商,她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前行的。第二是她的逆商,在家庭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她还能阳光、乐观、积极向上、主动拼搏,这是一种人文素养。此外还有她的科技素养,作为一名高考707分的理科生,她广泛涉猎并且各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最后还选择了中文专业,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全能。很多孩子都会迷茫,不知道将来会从事哪个行业,不知道会在哪个地方打拼。而各方面素质都比较突出的孩子,不论做什么都能拿得起、扛得住,这些素质都是在青少年时代养成的。 另外我要说一说梦想。现在很多考生眼里只有考试,没有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励他前进,当然也没有梦想。王心仪为什么考北大中文系呢?她希望今后成为一个作家,她清楚地知道,她要拿起笔向世界介绍我们的故事、表达我们的思想。最近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全球胜任力,我写了一本书《全球胜任力——面向未来的青少年核心素养》,这应该是国内本系统介绍全球胜任力的书。 全球胜任力有四个维度: 是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很多孩子可能只关注那几门课,就是俗话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他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 第二是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我们说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所学校都是一个世界,这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能够应对自如并相互理解吗?各位家长朋友,您真的了解您孩子的想法吗?他想上哪个大学?想学什么专业?您不一定了解,我可以这样说。所以我特别提醒各位,在高考之前,家长跟孩子的关系要尽量和谐一些,友好一点,要试着理解、欣赏孩子。 第三个维度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互动的能力,当然最直接的就是外语能力。很多孩子高考英语能考一百二十分、一百三十分,甚至接近满分,但大一之后考四级却不一定能考得过。他没有想到英语和他今后的职业生涯甚至家庭的幸福指数有多大的关联性,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第四个维度是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我们回到王心仪同学身上,我觉得这些元素她都具备,这样的孩子就让我们看到了高考制度改革的成果和希望。除了成绩之外,软实力也很重要,我认为高考制度改革里应该考虑加入这些软实力的评估体系。 主持人: 您说的是招生和培养相结合的一种改革的模式,是吧? 胡老师: 是的。我们有了指导思想,一定要把它变成行动引领。但是要行动落地,更要保证公平公正,那么就会开辟出一个新的局面,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我们常说“教育”两个字,它的重点在哪?我当了17年大学老师,但我现在是教育企业工作者,企业是我的定位,我必须把它发展壮大。我们可以用企业的方式来做教育,但是不能把教育做成企业。“教”和“育”二字也有一个定性和定位的问题,教育的定位应该是育人。 主持人: 非常感谢胡老师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非常中肯、实用的建议,相信各位观众也都收获颇丰。今天的节目到此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谢谢!